周末刷手机找旅行攻略时,突然好奇这些旅游APP是怎么通过苹果审核的。查了资料才发现,苹果的应用分级制度对旅游类内容管得还挺细致,今天就和大家唠唠这些门道。
一、苹果的分级系统怎么运作
苹果把APP分成5个年龄档位:4+、9+、12+、17+和18+。就像电影分级一样,不同级别的应用能展示的内容差异很大。记得去年有个做民宿预订的开发者朋友跟我说,他们APP里用户评论出现两次脏话就被要求整改了。
分级标识 | 允许内容 | 旅游类常见限制 |
4+ | 完全纯净内容 | 禁用实时定位、用户评论 |
9+ | 轻度幻想暴力 | 限制酒店比价功能 |
12+ | 轻微粗俗语言 | 允许基础社交功能 |
17+ | 赌博、酒精内容 | 开放酒吧场所推荐 |
旅游应用的特殊待遇
苹果对涉及地理位置的服务特别敏感。上周下载的某个景点导航APP,就因为索要持续定位权限被标注为12+分级。开发组后来改成仅使用时获取定位,才调回9+级别。
二、内容审核的三道门槛
- 元数据筛查:应用描述里出现"最低价""特惠"这种词要提供比价依据
- 功能实测:审核员会真实下单测试酒店预订流程
- 用户生成内容:去年有款旅行社交APP因未过滤涉政言论被下架
朋友公司做的游记平台就吃过亏——用户上传的沙滩照片里有比基尼,被系统自动识别为17+内容。后来他们加了AI内容过滤模块,才把分级降回12+。
三、开发者要注意的坑
- 预订功能必须明确显示取消政策(苹果审核指南3.1.2条款)
- 积分兑换系统不能设计成类似赌博机制
- 涉及宗教场所的内容需要文化敏感性声明
有个做寺庙讲解APP的团队跟我吐槽,他们用了《中国宗教场所管理条例》作为审核依据,结果苹果要求提供英文版官方文件,折腾了好久才过审。
支付环节的隐藏规则
苹果对旅游类应用的虚拟支付管得特别严。去年某OTA平台在APP里卖机场贵宾厅时长,被要求改成实体服务分类。现在他们家的应用分级从12+变成了17+,据说影响了30%的新用户下载量。
四、分级带来的实际影响
在苹果商店搜"旅行"关键词,前20个结果里有14个是12+分级。这些应用通常包含:
- 用户间的私信功能
- 带有消费金额的攻略分享
- 实时交通路况展示
有位做亲子游攻略的开发者发现,把内容分级从9+调到12+后,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反而增加了23%。原来放开的内容权限让他们能加入更多互动功能,看来用户并不排斥适当的内容分级。
最近在研究出境游攻略时,注意到有些APP的景点介绍里会标注"该内容仅限17+分级用户查看"。点开发现是些夜店或成人娱乐场所推荐,这种分级方式确实能让家长更放心地把手机交给孩子做旅行规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