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日方舟新活动关卡背景考据手记

凌晨三点盯着游戏加载界面发呆的时候,突然意识到这次「绿野幻梦」的活动地图设计有点东西——那些机械藤蔓缠绕的实验室废墟,根本就是照着现实里90年代东欧工业区改建的科技园区做的。这破游戏的美术组怕不是又偷偷摸摸去采风了...

莱茵生命实验室的钢筋丛林

活动主舞台「生态科考站」的俯视图刚解锁时,我手里的冰美式差点泼在键盘上。这明摆着是拿捷克布拉格DOX当代艺术中心当原型,那栋把钢管结构直接裸露在玻璃幕墙外的建筑,在游戏里被改造成了爬满发光植物的生化实验室。

  • 地图左下角生锈的管道阵列:参考了柏林废弃煤气厂改造的科技孵化园
  • 中庭的环形观测台:神似基辅国立大学的穹顶温室
  • 背景里若隐若现的冷却塔:跟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的新能源项目如出一辙

最绝的是夜间关卡,那些机械触须的投影角度,完全复刻了维也纳煤气罐城的夜间照明效果。去年去旅游时拍的照片现在还在手机里存着,连钢架投在地面的菱形光斑都一模一样。

藏在UI里的地理彩蛋

整理素材时发现个细节:每次进入TD-8「稳态循环」关卡前的加载画面,左下角小地图的等高线走向,跟斯洛伐克High Tatras山脉的等高线重合度高达87%。不信邪地翻出《东欧工业地理》对比了下:

游戏内地形特征 现实对应区域
Y形交叉管道 斯洛伐克Kosice钢铁厂旧址
蓝色液罐阵列 波兰克拉科夫化工厂改造的MOCAK美术馆

这帮美术绝对集体去过中欧!连地图边缘的紧急出口标志都用的匈牙利语「Kijárat」,而不是常见的英文「Exit」。

被玩坏的科学梗

通关时注意到个冷笑话:关卡MN-6「样本回收」的BGM里混进了摩尔斯电码,解码后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前20位元素符号。而敌人行进路线组成的图案,仔细看其实是苯环结构式的变体...

凌晨四点啃着能量棒突然想通——这关的毒雾机制根本就是在模拟有机溶剂挥发!那些周期性出现的强化装置,对应的分明是实验室通风橱的工作频率。

废墟里的未来主义

这次地图最惊艳的是把粗野主义建筑和赛博植物做了融合。TD-1关卡里混凝土立柱的裂纹走向,完全参照了贝尔格莱德被炸毁的国防部大楼。但裂缝里长出的发光菌丝,又让人想起东京teamLab的数码艺术展。

  • 破碎的玻璃幕墙:使用参数化设计生成随机裂纹
  • 机械藤蔓的生长路径:基于L-system算法模拟
  • 毒雾扩散模式:套用了计算流体力学中的k-ε模型

怪不得显卡风扇狂转,这帮技术宅怕不是把建筑系的毕业设计塞进游戏了。上次见到这么较真的场景设计还是在《控制》的太古屋,但人家用的是现成的布鲁塔alism建筑资料库啊...

咖啡喝到底才发现杯底结了层糖渣,像极了关卡里那些结晶化的源石残渣。这次活动剧情里提到的「生态金属化」,搞不好真参考了现实中的生物冶金技术论文——去年《自然》杂志那篇关于用真菌提取稀土元素的文章,描述的实验现象和游戏里的源石虫变异过程惊人相似。

窗外鸟叫都开始了,文档字数统计停在2873。得赶紧保存了,上次写到一半被更新包强制退出的惨剧还历历在目...话说回来,这次活动地图的云层动态效果,怎么看都像用了NASA公开的流体模拟数据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