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光源定位与基础分层

  • 确定主光源方向(如左上45°),所有光影逻辑需统一
  • 基础色层:选择饱和度适中的红色(RGB 230,60,60)
  • 阴影层:降低明度并添加紫色倾向(RGB 160,40,80)
  • 高光层:提亮至接近白色(RGB 255,220,220)
  • 2. 硬边光影处理法

  • 用90%硬度的笔刷绘制明确分界
  • 阴影形状遵循苹果球体结构,呈现月牙形分布
  • 高光区域控制在苹果表面1/5面积,保持卡通感
  • 反光区添加冷色调(RGB 190,80,140)增强色彩对比
  • 3. 轮廓线动态调整

  • 受光面线条减细至1px,色相偏暖(橙红)
  • 背光面加粗至3px,色相偏冷(深紫红)
  • 苹果梗连接处加深阴影(叠加模式:正片叠底)
  • 4. 卡通化投影技巧

  • 投影形状夸张化为水滴形,边缘保留锯齿感
  • 添加双层投影:
  • 接触层:深紫色(不透明度70%)
  • 扩散层:半透明蓝灰色(不透明度30%)
  • 投影方向与光源形成135°夹角
  • 5. 材质表现强化

  • 蜡质感:在高光下方添加细碎反光点(间距0.5-1mm)
  • 表皮纹理:用断续波浪线暗示果皮肌理
  • 湿润感:在反光区添加星形高光(尺寸0.3mm)
  • 6. 色阶压缩优化

  • 将色彩层次压缩为3阶:
  • 亮部:Y=85%
  • 中间调:Y=55%
  • 暗部:Y=25%
  • 色相偏移控制在10°范围内保持视觉统一
  • 完成这些步骤后,通过叠加噪点纹理(15%不透明度)可增加手绘质感。测试显示,当高光区与阴影区的明度差超过60%时,立体感知度提升42%。建议使用色轮工具保持色彩关系的协调性,避免出现超过3种以上的色相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