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帮家里长辈选手机,意外发现长虹有款千元机在老年群体里口碑不错。作为曾经的电视大厂,做手机能行吗?带着好奇,我把这台CHANGHONG V18S当作主力机用了两周,重点观察了它的系统交互细节。
初见时的「老年模式」惊喜
开机后蓝绿色的待机界面让我愣了两秒——这明显是针对中老年用户优化的视觉方案。9宫格图标比普通模式大30%,天气预报直接显示在桌面第三屏,连计算器都带着凸起的拟物按键设计。
- 字体放大镜:双击文本自动局部放大
- 紧急呼叫:锁屏状态下长按音量键3秒
- 用药提醒:支持语音录入药名和时间
藏在设置里的宝藏功能
在「智能辅助」菜单里发现个有意思的功能:触控轨迹可视化。开启后手指划过屏幕会留下彩色光点,这对教长辈使用滑动操作特别实用。相比之下,很多同价位手机需要额外安装教学APP才能实现类似效果。
交互设计 | 长虹V18S | 红米9A | 荣耀Play7T |
图标尺寸(主屏) | 12mm×12mm | 10mm×10mm | 11mm×11mm |
功能菜单层级 | 平均3次点击 | 平均4次点击 | 平均3.5次点击 |
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
早上7点打开天气应用,发现背景自动变成了晨雾朦胧的动画效果。这种根据时间变化的动态皮肤,在千元机上确实少见。相册里的「故事集」功能会按人物自动归类,虽然识别准确率比不过旗舰机,但给每张照片配的怀旧滤镜很有意思。
物理按键的文艺复兴
侧边栏的橙色实体按键可以自定义功能,我设置成了健康码快捷键。实测从息屏到调出二维码只需1.8秒,比很多全面屏手机的下拉菜单操作更快。这个设计在菜市场等需要快速亮码的场景特别实用。
当智能机遇上功能机思维
充电时会跳出个复古的电池浮动窗,充满时还有八音盒提示音。虽然这些设计年轻人可能觉得老派,但观察发现老年用户确实更接受这种具象化的反馈方式。不过应用商店的推荐算法似乎还在用5年前的逻辑,总是推送各种清理大师类的APP。
学习成本 | 长辈模式 | 标准模式 |
首次设置耗时 | 8分钟 | 15分钟 |
常用功能记忆量 | 3个核心路径 | 7个以上路径 |
在小区广场做随机测试时,10位50岁以上的用户中有7人表示更喜欢它的实体返回键设计。张阿姨的说法很典型:「虚拟按键总怕按不准,这个实实在在的按键摸着安心。」
那些不够「智能」的瞬间
语音助手对方言的识别率只有63%(据《2023年移动设备语音交互报告》),有次我说「打电话给赵桂兰」,它却打开了照相机。深色模式的适配也不完善,部分第三方应用会出现文字重叠的情况。
- 应用分身仅支持微信和QQ
- 游戏模式缺少性能调节选项
- 主题商店70%的内容需付费
不过发现个讨巧的设计——在拨号键盘输入特定数字组合,可以直接跳转到收音机界面。这种「功能机遗产」虽然利用率不高,但关键时刻可能帮上大忙。
当年轻人遇上老年机
试着让00后表弟用这台手机订外卖,看他皱眉划了五分钟还没找到美团图标的样子特别有趣。这恰好说明长虹的UI设计有着明确的目标用户画像,不是追求面面俱到,而是服务好特定人群的核心需求。
傍晚遛弯时,看见楼下的王大爷正用这台手机的放大镜功能看药品说明书,夕阳照在他终于不用戴老花镜的脸上,突然觉得好的界面设计就该是这样——不需要惊艳,但要让人用得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