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我的iPhone 12从茶几摔下来后突然搜不到WiFi信号,在维修店花480块换了无线模块。现在刷脸解锁时总觉得比原来慢半拍,这让我决定做个硬核测试——用三台不同情况的手机,看看维修后的FaceID到底有没有缩水。

测试设备准备篇

我从二手平台淘来了两部同款手机,加上自己的设备组成测试小组:

  • 小蓝:官方售后更换原装无线模块(维修单号:GeniusBar20230817)
  • 小黄:第三方维修店换兼容模块(老板说是「原厂同款」)
  • 小红:从未拆修过的原装手机

测试环境搭建

按照《iOS生物识别技术白皮书》的建议,在卧室、咖啡馆、地下车库三个场景各测试20次。为防止手滑,专门做了个手机支架,保证每次测试时手机与面部保持30cm距离。

实测数据大公开

测试项 小蓝(官方维修) 小黄(第三方维修) 小红(原装)
平均解锁速度 1.12秒 1.35秒 0.98秒
弱光成功率 95% 82% 98%
戴墨镜解锁 失败3次 失败7次 失败1次

意料之外的发现

周六早晨在星巴克测试时,小黄突然出现「FaceID不可用」的提示。重启后恢复正常,但维修店老板说这是「正常现象」。更奇怪的是,小蓝在系统设置里显示「正品Apple部件」,而小黄压根没有这个提示。

用户真实体验日记

  • 张小姐(iPhone 13用户):换了模块后,早上刚起床时总要输密码
  • 王同学(iPhone 14用户):维修后戴着AirPods解锁会卡顿
  • 李师傅(手机维修从业者):「原装排线比副厂细0.2mm,新手容易扯断」

现在每次掏出手机解锁时,手指总会不自觉地悬停在密码键上方。虽然数据上说官方维修的机器只慢了0.14秒,但这种微妙的迟滞感,就像等电梯时多跳了一个数字。或许正如库克在WWDC上说的:「苹果设备的精密性,往往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。」

窗外的修手机小哥还在用热风枪吹着主板,桌上的拿铁已经凉了。我看了眼需要密码解锁的小黄,突然觉得,当初要是买个防摔手机壳该多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