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发现,最近几年打开不同品牌的手机,那些应用图标越来越像了?圆润的边角、渐变的色调、克制的细节——这些特征像是一阵风,从苹果的iOS系统吹向了整个科技行业。有人说这是巧合,也有人认为苹果的设计语言正在重塑行业规则。

苹果图标设计的四次革命

要理解这种影响,得先看看苹果自己走过的路。2007年乔布斯掏出初代iPhone时,那些拟物化图标就像从现实世界剪切过来的:皮革质感的日历、金属光泽的相机按钮,每个细节都在模仿真实物体。

  • 2007-2012:拟物化时代
  • 图标带着明显的纹理和阴影,就像数字世界的「实体店」
  • 2013:扁平风暴
  • iOS7突然摘掉所有装饰,单色块与简洁线条成为新圣经
  • 2017:微质感回归
  • 在扁平基础上增加轻微渐变,像App Store的蓝色图标就开始泛起涟漪
  • 2020:圆角统一
  • 所有图标被装进固定比例的圆角矩形,形成视觉阵列

藏在圆角里的秘密

2019年苹果更新设计规范,要求开发者统一使用特定曲率的圆角矩形。这种被称为「Squircle」(方圆形)的形状,现在出现在华为的EMUI设置图标、小米的MIUI应用商店,甚至微软Office的手机图标上。

  • 在表格添加结构化数据 -->
  • 品牌 图标圆角曲率 变化时间
    苹果iOS 超椭圆曲线(连续曲率) 2019
    三星OneUI 近似超椭圆 2020
    小米MIUI 固定半径圆角 2021

    那些被改变的竞争对手

    谷歌的妥协与创新

    Material Design在2014年诞生时,带着鲜明的立体纸片风格。但到了2020年的Material You,谷歌设计师承认:「用户已经习惯苹果式的直接操作感。」现在Gmail图标从立体信封变成扁平化的M,颜色渐变方式与苹果的邮件图标形成镜像对称。

    微软的艰难转身

    Windows Phone的磁贴设计曾让人耳目一新,但微软Surface系列电脑的图标在2022年悄悄变圆了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Teams软件图标从立体气泡变成扁平化的紫色对话框,与苹果的Messages图标隔着屏幕相望。

    设计师们的悄悄话

    在《设计的进化》访谈集中,多位不愿具名的设计师透露:

    • 客户需求单上频繁出现「像苹果但不一样」的模糊要求
    • 设计评审会上,投资人常举着iPhone对比提案方案
    • 安卓开发者论坛里,「如何实现iOS式渐变」的教程常年置顶

    用户感知的潜移默化

    斯坦福人机交互实验室2021年的研究显示:当被测者看到两组相似图标时,78%的人会下意识认为更圆润的那组「更高级」。这种认知迁移如此自然,就像我们默认笑脸符号应该是黄色圆形一样。

    交互元素 苹果首次采用 行业普及时间
    毛玻璃效果 2013(iOS7) 2016-2018
    动态图标 2017(天气APP) 2020起
    自适应圆角 2019 2021起

    在模仿与创新之间

    有些公司选择正面较量。OPPO的ColorOS最近开始尝试不规则图标形状,华为的鸿蒙系统引入可变形图标。但打开这些手机的设置菜单,依然能看到熟悉的圆角网格布局——就像不同方言里保留着相同的语法结构。

    《数字设计简史》里提到个有趣现象:现在连非科技品牌都在向苹果靠拢。航空公司APP的机票图标开始模仿Wallet的卡片质感,银行软件里的货币符号越来越像苹果的支付图标。这种影响早已溢出科技行业,变成数字时代的视觉方言。

    窗外的阳光斜照在手机屏幕上,那些整齐排列的圆角图标泛着柔和的微光。或许我们早已习惯这种被精心设计过的数字风景,就像城市居民不再惊讶于整齐划一的绿化带。当科技公司们继续在圆角半径和渐变色值上较劲时,下一次图标革命可能正在某个设计师的草图纸上悄悄酝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