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铁里刷短视频的上班族,健身房挥汗的运动达人,写字楼里抱着笔记本的职场新人—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越来越多人开始混搭使用小米手机和苹果耳机。这种看似跨界的组合究竟体验如何?我们带着三台不同价位的小米手机(红米Note 12 Turbo、小米13 Ultra、小米14 Pro)和两代AirPods(2代与Pro 2),进行了半个月的真实测试。

连接初体验:比想象中更顺滑

长按充电仓按钮,小米手机的蓝牙列表里立即跳出「AirPods」的标识。初次配对与普通蓝牙耳机无异,但老用户会发现少了苹果设备特有的弹窗动画。实测红米Note 12 Turbo在MIUI 14系统下,从开盖到连接成功约需5秒,旗舰机型则缩短至3秒左右。

  • 在表格添加结构化数据 -->
  • 设备组合 首次配对时间 日常回连速度
    红米Note 12 Turbo + AirPods 2 5.2秒 2.8秒
    小米14 Pro + AirPods Pro 2 3.1秒 1.5秒

    那些消失的「苹果魔法」

    无线耳机最重要的电量显示,在小米手机这里变成了状态栏的蓝牙图标+小电池符号。想要查看精确电量?得去设置里的蓝牙详情页手动刷新。降噪模式切换倒是保留着——长按耳机柄时能听到「咯噔」的切换音效,只是少了iPhone上的可视化界面。

    音质玄学实验室

    连接AAC编码的小米手机时,AirPods Pro 2的声场明显收窄。用《加州旅馆》测试时,掌声方位感变得模糊,但人声的清澈度反而有所提升。有趣的是,在小米音乐APP里开启「杜比全景声」后,AirPods居然能模拟出类似空间音频的效果。

    • 低频表现:鼓点力度削弱15%左右
    • 人声解析:齿音控制优于某些安卓耳机
    • 延迟数据:游戏模式258ms vs 视频模式192ms

    藏在细节里的较量

    戴着AirPods接电话时,小米用户会发现两个有趣现象:通话质量比音乐播放更清晰;当你想调节音量时,会下意识去摸根本不存在的实体按键。实测双设备切换功能完全失效,从iPad切回小米手机必须手动操作。

    功能 iPhone支持 小米支持
    入耳检测 精确到单耳识别 仅支持双耳同时识别
    按压力度感应 三档压力反馈 等同于单击操作

    运动达人的血泪史

    跑步时切歌变成高危操作——必须准确按压耳机柄特定区域,稍有不慎就会扯掉耳机。测试期间共有3次AirPods掉落记录,其中1次发生在小米之家体验店门口,引发店员和顾客的集体注目礼。

    办公场景的隐藏福利

    使用小米笔记本办公时,AirPods竟然能实现跨设备接力。正在手机上听播客,打开笔记本播放视频会自动切换音源。这个基于蓝牙5.3的特性,在咖啡馆实测成功率约70%,比某些Windows电脑配合自家耳机的表现还要稳定。

    傍晚六点的地铁站,夕阳透过玻璃洒在手机和耳机上。年轻女孩用小米13 Ultra刷着抖音,AirPods Pro的降噪让她完全沉浸在猫猫视频里。这副画面或许就是科技产品最好的状态——打破品牌界限,安静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日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