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手机论坛看到不少人在讨论「修改分辨率提升拍照质量」的偏方,刚好我手里有台小米13 Ultra,周末带着它去公园做了个实测。
一、分辨率设置藏在哪?
打开相机App右上角的三条横线,在设置-照片质量里能看到三个选项:
- 高(108MP)
- 标准(27MP)
- 均衡(12MP)
实测对比:晴天下的树叶纹理
分辨率模式 | 放大5倍后的叶脉 | 暗部噪点控制 | 照片体积 |
108MP模式 | 像铅笔素描的线条 | 树影里有彩色噪点 | 35MB左右 |
27MP模式 | 水彩画的晕染效果 | 噪点变成灰色颗粒 | 12-15MB |
12MP模式 | 油画般的朦胧感 | 暗部糊成一片 | 5-8MB |
二、傍晚拍路灯的意外发现
晚上7点对着路灯实测发现,12MP模式反而更干净。原来这时候手机会自动开启像素四合一技术,把4个小像素合成1个大像素来捕捉更多光线。
吃火锅时的实战对比
- 108MP拍毛肚:纹理清晰但泛绿光
- 27MP模式:红油颜色更接近肉眼所见
- 12MP模式:整体偏暖但噪点最少
三、自拍杆上的小心机
用三脚架固定手机拍延时摄影时,108MP模式能保留云层移动的细节。但如果是手持拍摄,27MP模式通过多帧合成反而更稳当——上周拍我家猫跳沙发时就发现,高清模式容易拍出残影。
文档扫描的特殊情况
需要拍合同或者PPT时,建议切到108MP模式。上周帮同事扫描A4纸,标准模式边缘文字会发虚,高清模式下连打印机的网点纹路都能看清。
四、存储空间焦虑症
连续三天用不同模式拍照后,手机存储的变化很有意思:
- 108MP模式:每天多吃掉6GB空间
- 27MP模式:大概2.5GB/天
- 12MP模式:连1GB都用不到
现在我的相册里,风景照都存108MP,聚餐用27MP,而那些随手拍的快递单号什么的,直接开12MP模式。手机壳边角被磨得发亮,倒是相机按钮越发好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