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MiT的GPU性能实测:大型游戏到底扛不扛得住?
周末窝在沙发里搓玻璃,刚下载的《原神》更新包足足有20个G。我盯着手里的小米MiT手机,突然好奇:这号称「游戏旗舰」的家伙,真能带得动这些吃性能的大家伙吗?带着这个疑问,我翻出三脚架、测温枪,还喊上玩《崩坏:星穹铁道》走火入魔的死党,准备搞场硬核测试。
藏在芯片里的图形秘密
扒开小米MiT的配置单,那个Adreno 730 GPU标注着「1.2GHz超频版」的字样格外显眼。和上代对比发现:
- 着色器单元从768个暴涨到1024个
- 显存带宽偷偷升级到88GB/s
- 支持了Vulkan 1.3这个端游级图形接口
实战才是硬道理
测试室温控制在26℃,关闭后台所有应用,亮度锁定50%。在蒙德城跑图时,帧率曲线稳得就像老会计的Excel表格——全程59.8帧上下浮动。不过当传送到须弥城,人群密度陡增的瞬间,帧率突然掉到47帧,手机背部温度也飙到43.6℃。
游戏名称 | 平均帧率 | 温度峰值 | 帧率波动 |
原神(须弥城) | 54.3fps | 44.2℃ | ±7帧 |
星穹铁道 | 58.9fps | 41.8℃ | ±3帧 |
逆水寒手游 | 49.7fps | 45.5℃ | ±11帧 |
散热系统立功了
拆机时发现,小米在巴掌大的机身里塞进了3480mm²的VC均热板,比常见的游戏手机大出30%。实测玩《暗区突围》半小时,散热风扇吹过的区域温差达到6.3℃,这个设计让GPU能长时间保持高频输出。
和友商掰手腕
拿同事的骁龙8 Gen2和天玑9200+机型对比,《王者荣耀》极致画质下三台手机都稳如老狗。但切到《幻塔》高负载场景时,差异就出来了:
- 小米MiT:水面反射细节完整,草丛有动态摇摆
- 竞品A:水面出现马赛克,草堆变成纸片
- 竞品B:虽然帧数更高,但贴图加载明显延迟
有个小遗憾
测试《逆水寒》手游时,开启全局光追后帧率直接腰斩到28帧。咨询做游戏开发的朋友才知道,这代GPU虽然支持光追,但硬件加速单元数量还是比不过桌面显卡,属于「能亮灯但带不动」的状态。
持久战考验
连续玩《和平精英》2小时后,手机电量从满格掉到37%。不过插上67W快充,洗把脸的功夫就回血到68%,这个组合倒是治好了我的续航焦虑。现在看着抽屉里吃灰的Switch,突然觉得手游画质追上主机时代,可能真的不远了。